### 抗裂贴在公路裂缝修复中的工程案例——以某国道旧路改造项目为例
#### 一、项目背景
某国道因长期超负荷运行及自然老化,路面出现大量横向、纵向裂缝,部分区域裂缝宽度达5cm以上,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及道路使用寿命。为响应“交通强国”政策号召,项目采用抗裂贴技术对裂缝进行集中修复,施工方选择自粘式高分子抗裂贴作为核心材料,兼顾施工效率与环保要求。
---
#### 二、材料性能与选型
本项目选用宽幅2米的自粘式抗裂贴,其核心优势包括:
1. **高强度与延展性**:以聚酯纤维为基材,表面复合高粘性改性沥青涂层,抗拉强度≥8kN/m,可适应-30℃至80℃温差变化,有效抵抗基层位移应力。
2. **环保性与耐久性**:材料无挥发性有机物(VOCs)释放,耐紫外线老化性能达10年以上,符合《绿色公路建设指南》要求。
3. **施工便捷性**:自粘设计无需加热或专用设备,单人即可完成铺设,较传统灌缝工艺效率提升3倍以上。

---
#### 三、施工工艺流程
1. **裂缝预处理**
- 清理裂缝内碎石、泥土,使用高压吹风机确保基层干燥。
- 对宽度>3cm的裂缝,采用灌缝胶填充至与路面平齐,增强基层承载力。
2. **抗裂贴铺设**
- 按裂缝走向裁剪抗裂贴,铺设时确保覆盖裂缝两侧各15cm,边缘用滚筒压实消除气泡。
- 纵向裂缝采用连续铺设,横向裂缝间隔20cm设置伸缩预留段,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翘边。
3. **面层恢复与养护**
- 铺设后立即摊铺沥青混凝土覆盖层,碾压温度控制在120-140℃,避免高温破坏粘接层。
- 开放交通前养护24小时,期间设置警示标志防止碾压位移。

---
#### 四、应用效果评估
1. **经济效益**
- 修复成本较传统铣刨重铺降低60%,单公里材料费用仅3.8万元。
- 施工周期缩短至2天/公里,减少交通管制带来的间接损失。
2. **技术指标验证**
- 经3个月车载动态监测,修复路段裂缝反射率≤5%,远低于行业15%的限值标准。
- 冬季低温环境下无脱落、开裂现象,粘接强度保持率>90%。
3. **环境与社会效益**
- 减少沥青废弃料产生量约12吨/公里,碳排放降低35%。
- 行车舒适度显著提升,事故率同比下降42%。
---
#### 五、总结与推广价值
本案例通过抗裂贴技术的创新应用,验证了其在公路养护中的多重优势:
- **技术适配性**:适用于高等级公路、市政道路及机场跑道等多种场景,尤其适合老旧路面的快速修复。
- **模式可复制性**:标准化施工流程可通过技术培训快速推广至县域公路养护单位。
- **政策契合度**:契合“双碳”目标与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导向,可纳入地方政府采购推荐目录。
